經歷疫情三年來,在門診遇到了許多確診新冠肺炎後想做調理的患者,在此簡單歸納確診後常見的後遺症,以及基礎的衛教保健。
確診完,呼吸道症狀仍持續綿延?
患者確診完回來調理,最常聽到的主訴就是:咳嗽。不論是咳不停、覺得喉嚨一直有東西卡在那裡、一講話就想咳⋯⋯等等,咳嗽可說是大家最困擾的症狀之一。「治咳」會因每個個體產生的證型不同而有不同治法,關鍵則是先清餘邪再補肺氣,重新調理肺部功能。
再來就是鼻症了,中醫理論「肺開竅於鼻」:肺主呼吸,鼻子為氣體出入的門戶,如果肺受病邪,當然也會連帶影響到正常的氣體交換和嗅覺。若是原本就有過敏性體質,則有可能加重固有的症狀;患者可能會覺得今年換季時症狀變得特別嚴重,這時就需要較長時間的中藥調理使呼吸系統穩定,切勿輕忽而導致症狀反覆難癒。
除了服藥之外,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飲食不節,選擇性質平和的食物,避免自行進補、食烤炸辣、生冷飲食。溫差過大時要留意保暖,隨時留意空氣品質警報。
確診後,精神、體力、睡眠不如以往?
確診過的患者經常表示有長時間的疲倦感,怎麼樣都提不起精神;原本慢跑可以跑五公里變成只有兩公里、晚上睡不著、記憶力下降…等等。這些衍生出來的症狀都與「肺主氣」、「肺朝百脈」的概念息息相關。若以較白話的方式解釋「氣」,可以理解成血液養分的交通工具,「氣」輸送身體各個部位所需要的養分,最後再回到肺進行新一輪的交換。若肺受病邪所傷,輸送養分的機制就會受影響;當養分的輸送效率不佳,身體能做的工自然無法達到以往的水準。
通常,我們會建議患者確診後要先避免太高強度的活動,讓身體逐步調理、恢復,漸進調適到以往的運動強度,並保持規律的作息,不宜熬夜。
最後要提醒大家,清冠一號並非後期調理用藥,切勿長期服用。後遺症的症狀及處理會因個體而異,請找合格的中醫師辨證論治,才能得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喔!